上海交大杭化莲/王存团队通过空间多位点测序,为肝癌异质性评估和患者免疫分型提供新思路
当前大多数用于肝癌预后风险评估的模型都是基于单区域采样队列开发,这些风险评估模型在开发时未完全考虑瘤内异质性这一重要因素,因此很容易受采样偏倚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准确性受到较大限制。
2023-02-20
Chem:上海交大肖泽宇/张健团队开发DNA“模块化”可编程策略,构筑双价配体实现对受体激活的精细调控
研究团队探讨了此最优双价配体与M1受体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分子对接预测并实验证实了此双价配体与M1受体作用的氨基酸位点。
2023-01-18
Nature系列综述:上海交大覃文新/王存团队总结进展期肝癌的治疗前景
该综述全面总结了当前进展期肝癌临床治疗及临床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对肝癌研究的瓶颈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和思考。
2022-12-07
上海交大团队研究近10万中国人数据发现,长期夜间暴露于人造光与糖尿病风险升高28%相关
夜间长期暴露于户外人造光,与葡萄糖稳态受损、糖尿病患病率升高存在显著关联,而且在中国成年人中,估计有900万例糖尿病可归因于夜间人造光暴露。因此夜间人造光暴露可能是糖尿病一个潜在的新危险因素。
2022-12-13
上海交大王磊校友荣获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
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2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上,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揭晓并举行颁奖仪式。10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交通大学2009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校友王磊获得中国
2022-11-21
《自然》子刊:上海交大团队发布中国胃癌泛基因组学图谱!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三,且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加,造成的疾病负荷也越来越重[1]。因此,寻找治疗胃癌的新靶点和新方法尤为重要。
2022-11-17
上海交大房静远团队:具核梭杆菌是如何诱导结直肠癌的?在肠癌的诊疗中有哪些应用价值?
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上升为全球第三[1,2],癌症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的,CRC也不例外,在环境因素中,肠道微生物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危险因素[3]。
2022-11-22
上海交大两位校友入选2022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榜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名单。其中,上海交大两位校友入选,他们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2016届生物学专业博士校友
2022-11-21